第394章两个熟人-《木子的北宋生活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以前还心照不宣的压着,可近两年特别是从去年开始,自朝堂到民间对此意见很大,都觉得朝廷太凉薄了,有功不赏,实在是过分。

    朝廷就是因为他年纪小,一而再再而三的压,压到现在终于压不住了。

    大人们商量着下旨让他带兵出征,原刑部侍郎王大人第一时间出班质问,“诸位相公,此次与西夏一战干系重大,说事关国运都不为过,就让木大人以五品侍郎的身份去西北?能压的住边关的骄兵悍将吗?”。

    道理很简单,他本事再大没职位谁怕他?谁听他的?所以要升官!

    陈相当机立断,特事特办,木大人为国南征北巡,劳苦功高,以往是看他年纪小怕他骄傲,这次索性就还了他吧。大宋最年轻的从四品就此诞生。

    出征人马依然是按原定计划,捧日军两个旅四千人。青龙军一万和龙卫军两万,总共三万四千人,其中捧日军是纯骑兵,青龙军有骑兵两千余,龙卫军只有数百骑兵供传信斥候之用,其余全部是步卒。

    说起来旅这个单位还是青龙军里先用的,后来编练禁军的时候被韩琦拿来用了,对应以前的都指挥使。正常来说每旅满员是四个营两千人,方便调度指挥。

    今天木家大院里来的人不少,也包括捧日军和龙卫军的带兵将军,说起来这二位还真不是生人,木子都认识。

    捧日军的马军将军是万荣,就是当初跟随木子去相州平叛的三个都头之一,第二次打交道则是木子带人冲进濮王府的时候,韩琦调人去濮王府,万荣自告奋勇去了,结果大庭广众之下给木子磕头,差点把韩琦的鼻子气歪了。

    这小子真是命好,跟着木子去了趟相州,回来就升了营指挥使,后来也来了牛家村两次,跟八斤他们混了个脸熟,加上濮王府那件事之后,老兄弟们记了他个人情。

    等到编练禁军的时候,直接经手的就是青龙军的老兄弟们,当时大量蛀虫回家了,军中将领严重缺额,老兄弟们给他说了不少好话,结果一来二去的倒是把他给提起来了。

    这小子也有意思,刚才跟着八斤他们进来,别人是抱拳行礼,万荣直接就跪地上磕头……

    这头磕的真是心甘情愿,短短几年时间从小小的都头做到了将军,问题是根本就没有一点拿得出手的功劳,全凭着站队站的好,不知道有多少禁军的人眼红不已。

    另一位乃是神卫军大将,受气包将军……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