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5章 识取造化意,挽作顶上簪-《全知全能者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这般的概念,他是早就有了,但也仅仅只是大体的概念而已,其中的核心以及种种细节,都很不完善,整体而言如同雾里看花。

    但这一年多的时间,在五藏窍的修炼过程中,这个道理,他明白了。

    彻底明白了。

    一下子,从里到外,完完全全的豁然开朗。

    这也是修行的奥妙或者说乐趣之一,很多时候,你修的明明是“身”,但得到更大益处的,却是“识”。

    种种之识,经常无中生有,又或破空而至,呈现在你的面前。

    当然究其根本,并非无中生有,而是造化通过“身”,经由身的变化,自然而然地凝聚成识。

    所以自第一世开始,许广陵所建立的修行体系中,便确定了“身心”这个基本概念。

    身不离心,心不离身。

    身可转心,心可转身。

    二者相互缠绕,相互旋转,相互依循,相互化生。

    离开了心,身不成为身,只是一段和泥土石块一般无二的死物。

    离开了身,心也不成为心,同样只是一份承载着某些固定信息的死物。

    一旦分离,两者都死了。

    而所谓生,所谓生灵,就是身与心两者的聚合。

    这也是一对阴阳。

    身是阴,是起始,也是承载。

    心是阳,是发展,也是推动。

    草木同为生灵,其逊于人的地方,就是身心两方面都有差距。

    其身的复杂度或者说高度不如人,所以其能够承载的“心”的层次,也就比不上人。

    但如果以其灵识为推动,是可以一步一步地发展其身的,然后其身也反过来一步一步地蕴养其识,如此双向地循环发展……

    最终,华夏古代传说中的草木成精,并非神话。

    “花仙子”、“花妖”什么的,也并不仅仅只是幻想。

    只是,那个演化过程想必很漫长。

    就算是在此世的这样一个灵气相当丰富的世界,而且也是修行文明相当盛行的世界,许广陵目前为止,也没有听到这般类似的说法。

    又或者,他是不识庐山真面目?

    绝灵仙海中的那个存在……

    只是,如果那个存在真是草木成精的话,那也和他印象中的“花仙子”、“花妖”的形象,差距太大了。

    大到通过本能,根本不能把两者联系起来。

    而华夏古代传说中那般的花仙子花妖,以许广陵目前的认知,倾向于,是有的。

    四方上下曰宇,往古来今曰宙。

    在漫漫宇宙又或者说无垠时空之中,许广陵倾向于相信,有那么一个世界,在那里。

    花仙子翩翩起舞。

    花妖则如山鬼,“若有人兮山之阿,被薜荔兮带女萝。既含睇兮又宜笑,子慕予兮善窈窕”,餐清露,啜流霞,行居于山间。

    而如果那个世界也存在修行文明,不必是人类。

    其中很多的生灵,想必刚一出生,就是“凝元境”、“真一境”,甚至直接就是地仙天仙什么的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